《中国三峡工程报》记者 任贤 特约记者 王普 彭宗卫 杨青
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是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2020年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对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6月16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电站,位居世界第二;国产机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第一。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对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发来贺信。
乌东德和白鹤滩两电站均位于川滇两省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是三峡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第一和第二级梯级电站,与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共同构成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乌东德和白鹤滩作为同组电源,因开工相隔时间不长,位置相距不远,多数时候两座电站常并列出现或一起被提及,业内简称为“乌白”。
航拍乌东德工程上游面形象
航拍白鹤滩大坝全景
乌白两大水电站都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性工程,也是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世界水电引领地位的重要支撑性工程。其中,乌东德水电站创造了世界最薄300米级特高拱坝等8项“世界第一”,拥有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等15项“全球首次”的卓越纪录;白鹤滩水电站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地下洞室群等规模宏大、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300米级特高拱坝首次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等6项关键技术指标领先国际水平。
乌白两座世界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成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业界高度评价。国际水电协会执行总裁艾迪·里奇认为,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克服了世界水电工程方面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迈克尔·罗杰斯说:“在我看来,乌东德和白鹤滩这两个世界级标志性水电项目具有高水平技术实力,展现了中国水电大坝优秀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引领国际大水电建设先进水平,为什么三峡集团具有这样非同寻常的核心能力?日前,采访组带着问题走访了金沙江下游两大水电站。
上篇:这里是水电工程原创技术策源地
大型水电工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地质地貌自然条件都不同,而水利工程则是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开发水能资源的,因此,水电工程具有天然的原始创新属性,无论是筑坝,建厂房,还是研制发电机组等等。乌白工程从勘探、规划、论证、设计到施工,面临着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往往既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又无成熟技术可利用,必须进行大量的自主创新。
在乌白采访时发现,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介绍他们的最新技术实践时,总会从三峡工程说起,尽管三峡工程建设高峰期是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尽管今日的乌白已经在诸多水电建设领域引领风气,但三峡工程是他们的源头,无论技术、标准、组织模式还是创新精神,它们都幸运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三峡工程是中国水电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工程,经历百年风雨,其特殊的际遇令它具有超乎寻常的优势,极具专业性和权威性,与生俱来的自主意志,业主三峡集团深度参与并主导工程的重要工作和关键节点,对质量的重视来自高度的责任感。
不唯书 长于创新
杨宗立是用这番话打开他的话匣子的:当年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大家心里有一股劲,就是要把工程建成建好。“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万年大计!”他一直把这句话揣在心里,那是水电人的初心使命。杨宗立,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党委副书记,先后参与三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三座世界超级工程建设,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2021首批“央企楷模”称号。
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而乌白两坝都建在金沙江大峡谷中,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虽然各有不同,但早在三峡大坝建设期间,工程技术人员就已经开发高耐久性混凝土温控浇筑技术,并致力于研制低热水泥混凝土,在三峡大坝围堰、溪洛渡大坝泄洪洞等工程中局部应用。大坝的温度裂缝始终是世界性难题,有“无坝不裂”之说。而低热水泥温控浇筑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乌白两大水电工程决定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浇筑,全球首次。
“每一步都要提前想好,我们真的是很多事情要想在前考虑在前,才能走在前。”针对大坝混凝土浇筑涉及的所有专业,三峡集团提前谋划,制订80多项配套制度,聘请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等作为技术支撑,成立大坝灌浆、金属结构、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等“一条龙”服务的科研专组。
“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浇筑,我们是有信心的,对材料的选用、温度控制等等,主客观都已具备了相应条件。但在对模板的升层尺寸设定时,出现了争论。”杨宗立说。
大坝浇筑是从一个个坝段来浇,可以将其想象为一块块积木,每块积木的尺寸决定了浇筑的质量和数量。业内一直沿袭着传统的1.5米、2米、3米升层的混凝土浇筑,乌东德大坝却将升层尺寸加长至4.5米,整整多了50%。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面对温度裂缝的问题,模板超过3米,对混凝土的温控是否受影响,没有现成答案。乌东德大坝是世界最薄300米级特高双曲拱坝,建设质量必须万无一失,容不得一丝侥幸。
杨宗立与他的同事们经过反复研讨验证,权衡利弊后,认为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原材、配比、通水冷却、分层浇筑、测温控温和防裂缝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施工措施后,完全可以执行4.5米升层混凝土浇筑。
事实证明这一创新举措,以及全坝使用低热水泥和智能温控等新技术下,不但保证了大坝混凝土温控,而且减少了大坝混凝土层间数,更有利于大坝的整体质量,攻克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难题,还加快了施工速度。不唯书,不拘泥于常规,长于创新,是三峡这支大水电建设队伍的突出特点。
不畏难 成于创新
在河床上筑起一座坚实的大坝,需要使坝体和坝基牢固地结为一体,坚如磐石,稳若泰山。于是,大坝建基面岩体的品质尤为关键。
金沙江下游峡谷地形不对称,岩性复杂,岩质“硬、脆、碎”。白鹤滩水电站营地办公区路旁的草地上,摆放着2010年取出来的坝基江底石,学名叫做“玄武质角砾熔岩”,旁边赫然一块柱状节理玄武岩。这类熔岩质地坚硬,却有个致命弱点,一旦发生扰动,便会出现裂隙,易松散,有人将其形容为一把绑在一起的铅笔,也有说像薯条。
难题就此出现。在白鹤滩大坝的建基面,分布了大量柱状节理玄武岩。前期勘探时,专家们已经预测到这一地质构成不可避免,为了排除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隐患、选定最优坝址,经过近50年艰苦审慎的勘探、研究、比选,在悬崖峭壁上凿洞,在湍急河水中打孔,仅枢纽区河床钻孔就长达20万米,再综合考虑库区移民安置、环保、蓄水、拦沙等多重因素,最终才确定现有坝址并做好相应准备。开挖至一定程度后,发现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占比高达40%左右,无疑是世界级难题。
建设者们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对策。在大量实验研究、仪器监测分析后,进一步掌握了岩石分布情况和松散规律,决定提前采取预锚固、预灌浆等措施加固,并且尽量减少扰动。
“白鹤滩地质构成尤其复杂,相较于在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白鹤滩坝基处理改进许多。我们创新采用岩石盖重灌浆等方式,解决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处理难题,更解决了灌浆时易造成混凝土开裂等长期困扰水电工程建设的难题。”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副主任王克祥介绍道,这位2020年的全国劳模,是资深坝工基础处理专家。
白鹤滩坝顶弧长709米,拱坝厚度63米,扩大基础厚度93米,坝高289米,全面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低热水泥——低温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总量达800多万立方米,保证大坝基本上不产生宏观裂缝。
不仅如此,通过多年施工实践,大坝建造者还形成了与低热水泥混凝土相适应的温控防裂策略和配套的施工工艺。比如,通过埋设的近7000支温度计,实时监控和分析大坝混凝土温度,自动、动态调整通水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灌浆工程作为基础处理工程,对大坝安全至关重要,可谓千年大计,必须万无一失。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十分感慨。“因为白鹤滩建基面遇到了这些问题,比如柱状节理玄武岩、角砾溶岩等,需要反复研究实验,以保证万无一失。我们采取了在全国水电工程范围内的创新方法,效果很好,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可能带来的工期推延问题,成为大坝浇筑又快又好的保障之一。”2019年4月1日,一条长约25.7米的常态混凝土芯样,穿过52个浇筑坯层,从白鹤滩大坝体内取出,甚至带出了最底部的基岩。这条世界最长的常态混凝土芯样,表面光滑密实,内部骨料均匀、气泡少,坯层间无明显分界线,与大坝基岩结合紧密,表明白鹤滩大坝堪称无缝大坝。
2017年4月12日,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主体开始混凝土浇筑。2021年5月31日,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大坝全线浇筑到顶。这座300米级特高混凝土双曲拱坝,攻克了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等世界级难题,矗立于涛涛江水之中,承受世界级水推力而岿然不动,白鹤滩水电站创造了世界坝工史上的奇迹。
不守常 敢于创新
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全球首批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技术装备研制的重大突破。百万千瓦机组,是标志性的跨越,完成了中国水电技术装备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的最后一程。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产品迭代升级。国产水轮发电机组从上世纪初艰难起步,自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快速发展,但仍与世界先进存在较大差距,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企业只有制造3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能力,而彼时开始建设的三峡工程将使用先进的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部过程后,三峡右岸的国产化机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水电技术装备开始从跟跑转向并跑。三峡之后,溪洛渡水电站单机容量77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80万千瓦,乌东德水电站85万千瓦……随着三峡集团大水电建设的步伐,中国水电技术装备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由并跑向领跑冲刺的一系列积累与实践。
白鹤滩将成就他们新的传奇。
在白鹤滩建水电站的设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当年,在研讨白鹤滩水电站机组单机容量的时候,为稳妥起见,有专家提出采用2台100万千瓦机组,其余机组采用80万千瓦的方案。但2006年才最终决定16台机组全部用国产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白鹤滩水能计算的结果是,能够装得下16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谈到这个问题,汪志林滔滔不绝。“那么16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可以选择配置80万单机容量的机组,也可以配置70万单机容量的机组。为什么选择100万千瓦呢?这是有讲究的。”
首先,能力具备。在水电机组制造上,对于三峡集团以及与其在高端水电技术装备制造方面常年合作的伙伴来说,上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已经具备条件,呼之欲出。
其次,客观要求。白鹤滩地处V型河谷,两岸均为雄厚山体,复杂地质条件已带来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在枢纽建筑工程布置上,单机容量越大,机组台数就越少,地下洞室群、地下厂房的规模将更趋合理,稳定性安全性也会更好。同时,在工程开挖量上,机组数量对应进水口数量,如果选择较小容量的机组,进水口沿线的明挖量陡增,会增加危险系数。
其三,资源禀赋。金沙江干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白鹤滩是高坝大库,水头高达200多米,从水能利用率来看,可以满足16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
而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国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大规模清洁电能的支撑,白鹤滩是国家重大工程,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可满足电网远景电力发展需要,必须上。
但是,研制百万千瓦机组绝不是简单的尺寸放大,对总体技术、水力、电磁设计,24/26千伏线棒、通风冷却、推力轴承、结构钢强度、制造加工、原材料选用等等关键技术,都需步步探索层层攻关。进入世界水电“无人区”之后,向前攀登的每一步,都值得自豪,弥足珍贵,应为其中高扬着中国水电人自主创新的精神。中国水电装备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赶超历史中,三峡集团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发力,为中国能源建设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篇:从容担起产业链“链长”责任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资产密度大,既是资金密集型,又是人力资源密集型。建设高峰期的几年间,乌白工地上各有数万建设者,而成千上万建设者又分属数十家单位企业。白鹤滩工程规模更大些,甚至有上百家单位建设者同时开展工作的超级景况。头绪多,工期紧,资源紧张,交叉点多,况且金沙江河谷地质气候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空前。统筹规划、系统集成,在金沙江下游滚动开发巨型水电工程的历程中,三峡集团逐步强化大型水电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力、梯级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能力、水电开发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等核心能力,从容担起产业链“链长”责任,持续为世界水电行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实质性贡献。
当机立断的决策力
杨宗立引以为傲的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诸多水电工程技术突破,除了巨型导流洞群的布局建设、统筹运用,还有在一个枯水期内成功分两批进行导流洞封堵,干净利落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抢得工程推进的先机。这其中有个长长的故事。
在大江大河上造水电站,需自江底筑起一座大坝及其他建筑物,为此就要在大江上截流,而截流之后,深谷中奔涌而来的滔滔江水又去向何处呢?水电工程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导流,在施工期进行水流控制,让江水绕开坝基施工地而去,创造建筑物干地施工条件。葛洲坝与三峡工程都修了导流明渠,大江截流后,让江水从导流明渠走,将主河床裸露出来,在干地上修建大坝。而乌东德不同,坝址在高山深谷里,所以要在两边山体里挖导流隧洞。
水利工程做枢纽布局时,要把地质条件最好的地段留给地下厂房等永久建筑物,毕竟导流设施只在整个工程的部分施工期间使用。一般情况下,靠近河床两边的山体地质条件差一些,越往山体深里去,地质条件会要好些,但在乌东德,情况不同。这里河谷狭窄、岸坡陡峻,主河道仅200多米宽,两岸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大规模水工建筑物的布置难度非常大。于是,乌东德工程超常规地将5条导流隧洞安排到更深的山体里,由此盘活了整个枢纽布局。乌东德工程的导流隧洞群还创造了新的纪录:开挖断面达到27.2米高、19.9米宽,为世界上最大的导流洞。许多老水利专家到现场看过无不惊叹: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导流隧洞和这么深的围堰!它需要水电人超群的智慧和能力,以及胆识和经验。
在乌东德工程近五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导流洞的开挖和封堵,一头一尾分别是大江截流和蓄水发电两大重要工程节点的前置性战役。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这组世界最大导流隧洞成功开挖运用。
时间到了2019年9月底,距离计划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间2020年6月底,满打满算还有9个月。而此前的3、4年中,杨宗立带领其团队已经在反复研究导流洞的封堵了,他们分析研讨、科学决策,研究设置临时堵头与否、永久堵头的型式、止水施工方式、混凝土浇筑方式和升层、还有提前下闸的可行性及风险分析、以及封堵工程中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
为什么要那么早研究封堵问题?主要还是复杂地质因素导致的,不解决好封堵的问题,有可能影响工程的成败,是事关整个工程的大事。为了规避导流洞群的中隔墙所存在的偏压风险,不致其在最后封堵时出现意外,他们决定打破惯例,在一个枯水期内,先在低水头下进行3、4号导流洞下闸并封堵完成后,再进行1、2、5号导流洞下闸封堵,以保证其安全稳定不留隐患。
曾有专家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干?你们有没有把握?”杨宗立已经把这个问题想了无数遍,基于多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及风险分析报告研究比选,得出结论是乌东德水电站所有导流洞只能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尽管此前并无成熟经验可循,比起导流洞偏压带来的更大风险,他宁愿分批下闸封堵,以创新破解难题,担起所有的责任。
接下来便是选择下闸的时机。长江枯水期一般从11月到来年4月,所以导流洞封堵应在10月底丰水期结束后施工,原计划下闸的时间是2019年11月。“测算的日期是按多年金沙江汛期的平均概率来预估的,实际上2019当年的来水并没有那么多。”杨宗立回忆道。“那年10月1日国庆节,本来过节应该高兴,但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是不踏实,反复推算,反复琢磨,从上午到下午……”晚饭时他心一横,节也不过了,招呼大家:“下闸领导小组晚上开会!”
会上,杨宗立把他的想法和判断说了:这几天金沙江来水很少,只有3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综合水文气象预报,与相关专家讨论及预判认为,以后一个月水情相对平稳,导流洞提前下闸的时机来了。然后,杨宗立把他的决定亮了出来:第二天(10月2日)启动下闸!所有与会的下闸领导小组成员一致同意,“真的没有反对的!最后我们10月2日就下闸了。”
封堵导流洞一时间成为乌东德工程中最关键的战斗。由于组织得当,措施有效,建设者们提前一个月下闸封堵3、4号导流洞,并于2019年12月28日完成,不仅规避了安全风险,而且为后续1、2、5号导流洞下闸蓄水创造了有利条件。2020年1月15日至20日,1、2、5号导流洞顺利下闸,水位成功抬升至894米。
一步对步步对,回想起来人们无不庆幸。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公共交通停滞、材料运输不畅。过年期间,乌东德营地总共留下约2000名建设者,人手紧,物资缺,形势严峻,建设部风雨不动统筹指挥,各参建单位相互支援紧密配合,终于,2020年4月6日,乌东德水电站工程提前20天完成了导流洞封堵,为电站首批机组按期发电赢得了时间。
临危不乱的权威性
白鹤滩地下洞室群规模之巨,刷新同类工程世界纪录。各类洞室总长度达217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天津距离的1.7倍。洞室开挖量达2500万立方米,160余条交通洞在金沙江两岸山体内交织成巨大的迷宫。
上天不易,入地更难。如此之巨的山体地下工程,却是在岩性复杂,岩质“硬、脆、碎”的熔岩中展开的,特别是对付山体里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为防止挖洞爆破带来的较大扰动,就要拿出在鸡蛋壳上作雕刻的钻研劲头,进行微量化装药,分层、分区爆破,而每一层每一区的爆破方案都是个性化的,非但不会过分扰动岩层,而且让爆破后的岩壁宛如人工雕刻一般精准到位。
然而,世界级的工程,所遇往往是世界级难题。2019年5月,右岸地下厂房工程在开挖过程中遇到了高边墙变形问题,后来尾水调压室更是出现了岩爆。“当时尾水调压室出现变形,100多米深都挖下去了,圆筒竖井的半中腰突然发生了变形。而且吓人的是,可以听见里面岩石碎裂的声音,咔咔咔甚至像放炮一样。那段时间,一个礼拜左右,我们在现场录到了20来次声音。”汪志林说。
汪志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平实而自信。这位拥有与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杨宗立相似水电建设履历的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从三峡工程建设伊始,就进入到负责大坝主体建设的厂坝项目部,一干15年。2006年溯江而上,汪志林成为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兼大坝部主任。多年现场工作经验,使他在坝上走一趟便能指出脚下的混凝土浇筑得有无毛病。而此时,面对右岸地下洞室出现的情况,这位身经百战的一线指挥员使用了“吓人”一词。
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由此岩体中聚积的多余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一般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较大的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怎么办?施工暂停了,专业仪器监测手段上去了,汪志林和专家们也上去了。耳朵贴在变形处的岩壁上,能捕捉到山体深处传来岩石开裂的声音,面对捉摸不定的巨大风险,有两种选择摆在眼前——
一种选择是,停止洞内施工,探测评估风险,然后按部就班,等待情势平稳后再决定下一步工作,但这样右岸地下厂房施工进度将严重拖后,影响工程全局。
另一种选择是,安全范围内施工照样进行,同时密切观察探测评估;及时采取所有适用的应急加固措施,做混凝土支护,搭建排架、上锚栓锚索钢丝网、设置逃生通道等;配置有丰富经验的安全员24小时巡视。
“这种两难选择,在地厂开挖期间,遇到过三次。”讲到这里,汪志林仿佛又身临其境,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质油然而生。他对监测岩石崩块措施的精密程度以及安全员安排的周密部署心里有数,常年恪尽职守的工作经验给予他负责担当的底气。他果断决定迎难而上,白鹤滩工程建设部联合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专业人员,第一时间成立围岩应急加固队伍,连续一个多月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查。与此同时,地厂施工继续!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工程最后顺利完工,安全、坚固、质量上乘,规模创世界之最的“地下城”安置了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16台百万千瓦机组,堪称世界级精品工程。关键时刻上得去,顶得住,拿得下,既有丰厚的专业经验积累,又凭借高度责任心担当,临危不乱的权威性由此树立。
统筹引领的凝聚力
三峡集团在实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发挥产业链“链长”责任,除了出色的领导力和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外,还有着独特的凝聚力,其介入工程之深、带动产业链之有力、以及支持国产化的意志之坚定,将众多参建单位和企业凝聚成一股建设大国重器的巨大力量。
比如,“白图预审”。大型工程建设,一般都是由设计单位晒蓝图送到工地,施工单位按图施工。乌东德建设却在设计单位出白图时便送工地预审,参建各方均参与讨论修改后再出蓝图。为此,建设部定期召开的联络会、专题会和月例会,成为白图预审会,建设部超前介入工程设计,统筹参建各方。
“白图预审的最大好处是不折腾。把施工组织、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投产运营等关口前移,集中各方面智慧,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由设计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蓝图,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杨宗立说。乌东德还在国内水电行业首次推行限额设计和优化设计考核,按年兑现奖励,不仅最大限度地调动设计方的积极性,更节省了投资,方便了施工,实现业主、设计、施工单位多方共赢。
又如,800兆帕级高强钢。白鹤滩百万千瓦机组水头高,冲力大,从水库向水轮机送水的压力钢管,决定采用800兆帕级高强钢,而且是全国产。高强钢强度越高,焊接难度便越大。受焊接工艺限制,800兆帕级别强度的钢材,此前尚未在水电领域大规模应用。对建设部地下厂房工程师们来说,啃下这块硬骨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探索。温度控制、焊接材料、焊接及返修方法是焊接工艺里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钢管焊接质量。经过反复研究和比对试验,白鹤滩建设者制定了专门针对800兆帕高强钢的焊接工艺,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验收结果表明,施工区内800兆帕高强钢焊接一次探伤合格率均在99%以上。
这一成绩为我国钢铁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高端市场。大型水电站蜗壳式引水装置采用压力钢管的批量可观,三峡集团摸索出来的焊接工艺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有利于国产800兆帕高强钢在水电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此外,百万千瓦机组所需的关键材料,如高强度磁轭钢板、抗撕裂厚钢板、高等级硅钢片等,也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工程配套设备上,从桥机、母线、大型变压器,到调速系统、励磁系统、监控系统……三峡集团在建设大型水电站的同时,积极主动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内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培育,自觉推动中国水电装备全产业链不断升级,其带头和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在白鹤滩生产营地,坐落着两座巨型厂房,分别是东方电气集团和哈电集团的百万千瓦机组转轮现场制造基地。三峡集团携手国内两大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全过程深度参与研制,引领水电装备升级。早在三峡工程期间,三峡集团便对巨型水电机组自主研发做了大量极其重要的工作,例如,在总体设计上提出三峡水电机组设计总则和技术规范,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峡标准,及“精品机组”评价标准,其主要指标大大严于国家及行业标准。
在机组设计管理中,机电技术中心团队对每一个设计细节和参数指标都要细细推敲、复核,以查找潜在缺陷和风险,确保设计“零疑点”;在机组制造管理中,团队以最高标准、最优工艺、最严管控,吸取以往电站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举一反三,持续优化机组性能,确保制造“零缺陷”;在机组安装调试攻坚中,建设部协同设计、制造、安装、及接收各单位并肩作战,确保安装“零间隙”。
在巨型机组安装调试现场,建设部机电安装项目部主任康永林带领一众徒弟,搭建两个“课堂”:一堂设在巨型机组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一堂设在机电创新工作室里,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课堂里,新一代大国重器的守护者迅速成长。
依托百万千瓦机组研发,中国水电人的进步是全方位的。不但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全产业链核心能力,更是凝炼了敢为天下先的攀登精神。而三峡集团在其中从容担起产业链“链长”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讲话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三峡集团在乌东德、白鹤滩国家重大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极为生动和深刻地呼应了总书记对中央企业“挑重担”“打头阵”的期望,准确而出色地答出了如何成为“策源地”做好“链长”的答卷。
上海铭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易工 18050051993